在9月5日举行的P.O.D大会上,《2018年区块链技术安全服务行业报告》发布。其中在区块链安全上,该报告认为目前行业处于“薛定谔的猫”的状态。
攻击事件层出不穷、安防等级难以量化、风控权责不易划分……区块链生态参与者似乎一直在“成功被黑”和“还没出事”间徘徊。
据CoinMarketCap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27日,全球有1690种虚拟货币在“二级市场”交易,有12137个虚拟货币交易市场在运营。星球日报资深分析师郝方舟指出,目前中心化数字货币交易所最大的安全隐患在于其薄弱的线上防护体系,一旦被黑客突破,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该报告指出,中心化数字货币交易所的线上防护体系在网络带宽、账户体系、支付体系和业务撮合系统等多个环节存在安全隐患。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大会吸引了不少区块链业者,业界在反思,区块链在中国正处于“早期”与“狂热”交织的状态。
其中,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刑春晓指出,区块链的发展必须正本清源,严格遵守国家的规章制度,牢牢把握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一本质特征。在他看来,区块链根本的核心是一门技术,让这门技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才是区块链的未来。
百度搜索首席架构师、区块链实验室负责人谭待指出,区块链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O时期,应用逻辑与区块链网络结合;2.0时期,应用逻辑与区块链网络分离;3.0时期,群雄逐鹿,这也是中国的机会。他表示,目前区块链最大的痛点是没有出现有影响力的应用。
北京晨报记者 焦立坤